
文/邊角視野編輯部
在這個被Z世代聲量統治、Y世代仍然主導行銷策略的時代,X世代似乎消失在各種趨勢的雷達上。他們不被視為網紅、並非社群的主角,也不再是新鮮的目標族群。但他們真的不重要了嗎?
當我們把焦點都放在年輕人能不能買房、銀髮族能不能學AI的同時,一群正處人生黃金期、收入高峰、消費力穩定、卻幾乎不被討論的X世代(約出生於1965~1980年)正默默改寫著消費市場的現實。
他們在哪?「他們到處都在」
X世代是那群正在升遷、負擔家計、努力存退休金的中年人。他們買最貴的紅酒,卻不發限動。他們是藝術季的主顧、也是醫美診所的常客。他們會在誠品消磨一個下午,也可能在智慧家具展上刷下六位數的預算。
但他們的特質與習慣,卻與現今「追流量、講快速」的消費環境格格不入:
- 他們不愛自我標籤,也不善社群表演。
- 他們買東西多數為了實用或質感,而非向親友炫耀分享。
- 他們對品牌忠誠,對誠信敏感,不輕易轉向。
這使他們在行銷資料裡常被歸為「無法分類的一群」,更少成為被專門設計的行銷對象。品牌無從定位,媒體缺乏話題,X世代就這樣從公共話語中消失了。
遠離喧囂的沉穩消費
根據多份市場調查,X世代雖不常在社群上為品牌站台,但他們的消費習慣展現出「高可支配收入、低浮誇行銷干擾」的特性,成為許多產業的核心消費支柱:
- 精品與收藏市場:中年人是二手精品、高端腕錶、藝術品的最大買家之一。
- 家居與改裝:疫情的生活型態轉變,加上近期川普關稅貿易戰後,他們投入最多預算在家庭的生活品質。
- 健康與保健品:不再只是「生病進補」,而是「長期備戰」心態驅動持續性投入。
- 旅行與體驗:追求「客製化、安靜、高品質」的熟齡旅遊行程,與打卡型行程完全不同路線。
- 投資式教育與下一代育成:X世代的中產階層常為子女投注鉅資,推動一連串家庭式支出擴張。
這些消費,乍看之下不像趨勢,卻是支持無數產業營收穩定的「底層邏輯」。
市場的盲點,不只是年齡錯覺
為什麼行銷與設計經常忽略X世代?
很大一個原因是「視覺年齡的偏誤」,品牌的定位總想以視覺表現年輕化的活力為導向,但X世代往往被設想為「無趣、傳統、不冒險」。但事實卻剛好相反:
- 他們熟悉科技,甚至善用各種社群媒體,如臉書,TikTok短影音等。
- 他們重視價值與品牌歷史,而不是打折。
- 他們欣賞設計,但偏好低調與功能性兼具。
這是一群知道自己要什麼、不輕易被牽著鼻子走的消費者。他們購買,是出於信任與習慣,不是演算法或廣告導向的衝動。
重新認識X世代的魅力
別再用「年齡」看市場。X世代並非一個被動等待老去的群體,他們正處於財務高峰與價值觀成熟的階段,有決策力,也有選擇力。
品牌定位不再只是對X世代的冷言嗤之。他們聽得懂誠實的語言,也分得出哪些行銷只是糖衣。他們要的是「被理解」,而不是「被討好」。
媒體應該多給中年群體主場。不只是談失業、談焦慮,更要談他們的創業、轉職、重新定義生活的勇氣。他們的故事不刺激,但很真實。
結語:最穩的支點,沉默不語的X
X世代從來不是話最多的人,但他們可能是最後留下來買單的人。當我們在追逐最新話題時,不妨也把眼光往旁邊移一點,看看那些不發聲、不追風,但默默影響市場走向的力量。
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,他們代表著一種我們快忘記的東西:穩定的價值、誠實的選擇、長期的信任。
他們不是過氣,而是沉著。
他們不是不重要,而是剛剛好沒被看見。
探索更多來自 邊角視野 biside focus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